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2019年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第3单元测试题

   日期:2025-01-25     来源:www.q5999.com    浏览:497    
文章简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打造 》单元测试题 1、选择题 1.下图漫画反映的景象与近代化探索中的某一重大事件密切有关,该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2.1...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打造 》单元测试题

1、选择题

1.下图漫画反映的景象与近代化探索中的某一重大事件密切有关,该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2.1912年中华民国打造,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部法律文件是( )

A. 《中华民国约法》

B. 《天朝田亩规范》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二次革命爆发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袁世凯排斥异己,打造了完全听命于他的内阁

B. 袁世凯搞独裁专制,武力镇压国民党

C. 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

D. 袁世凯罢免国民党党籍的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

4.下图中的内容最大概源于()

 

A. 《马关条款》

B. 《辛丑条款》

C. 《同盟会章程》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言”。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B. 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 外争国权,实业救国

6.下图是广州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要紧见证,也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兴建该公园是为了纪念( )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广西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7.“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多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打造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

8.因为深感革命团体分散活动不利于革命动的展开,中国革命志士为团结革命力量,决定成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它成立于

A. 美国檀香山         B. 日本东京      C. 德国柏林       D. 中国南京

9.郑州碧沙岗公园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三座纪念亭,分别依据三民主义来命名,其中不可能有些是

A. 民族亭         B. 民权亭       C. 民主亭         D. 民生亭

10.到了现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台湾,都有很多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场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为后世所敬仰,最主如果由于他( )

A. 打造了光复会        B. 创办了《民报》    

 C. 领导了保路运动            D. 创立了中华民国

11.“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以拯吾民。”为此孙中山进行的斗争是

A. “二次革命”        B. 护国运动         C. 护法运动    D. 辛亥革命

12.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规范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

A. 镇压“二次革命”

B. 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D.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13.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规范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界线,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4.有人觉得,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改革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 推翻了封建规范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5.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最直接是什么原因

A. 袁世凯策划“宋案”

B. 袁世凯改组国民党

C. 袁世凯北上组阁

D. 袁世凯权力过大

1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一同成就是( )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 达成了民族独立

17.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权势范围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江西、湖北一带的军阀是

A. 滇系军阀     B. 直系军阀      C. 皖系军阀        D. 奉系军阀

18.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国内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临时约法》的颁布

19.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什么原因不包含(  )

A. 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 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重压

C. 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 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2、非选择题                                                                         

20.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并倡导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所有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觉得变法的重点是什么?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拓展了什么运动?

(3)哪个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领导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这是什么组织的政治纲领?该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个组织的性质是什么?总理是哪个?

(3)后来这个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是哪三大主义?其核心是什么?三民主义有哪些用途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日渐了解我们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是什么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规范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1)举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代表人物。为此他们在实践上有什么行动?

(2)中国人从“规范上感觉不足”,为此相继拓展了什么政治活动?这类活动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进程中的历史用途怎么样?

23.新华网北京2011年十月9日电 十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要紧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说出这一事件的时间?

(3)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备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要紧法令是什么?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分析

1.【答案】B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民报”,结合所学常识可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分析】依据题干中的重点信息“1912年”“孙中山”“法律文件”结合所学常识可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拟定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D符合题意;《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在1914年颁布的;《天朝田亩规范》、《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文件;由此剖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答案】B

【分析】结合所学常识可知,由于袁世凯暗杀了宋教仁,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因此二次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是:袁世凯搞独裁专制,武力镇压国民党。所以答案选择B。

4.【答案】D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第二十二条参议院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实行---可知,此内容源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推行,是具备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5.【答案】C

【分析】《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武汉新军用的火炮”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大总统誓言”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的情景,故这组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选C项。

6.【答案】D

【分析】据所学常识可知,A项萍浏醴起义是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区域会党和矿工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与题干广州无关;B项安庆起义是清代末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发生在安徽,与题干广州无关;C项1902年到1905年的广西,爆发了以天地会为核心,以游勇为主干力量的广西会党起义,与题干广州无关;D项1911年4月27日下午,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广州起义。 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称为“黄花岗起义”,与题意相符。故选D。

7.【答案】B

【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帝制,打造了共和政体,所以答案选B

8.【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因为深感革命团体分散活动不利于革命动的展开,中国革命志士为团结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答案】C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中没“民主”主义。故选C。

10.【答案】D

【分析】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打造了中华民国。A光复会,不是孙中山创办的;C保路运动,不是他领导的,B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这个选项不可以体现题干中孙中山的最伟大的功绩。所以答案选D。

11.【答案】B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造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的帝制遭到群众性的反对,万户涕泪。1915年袁世凯为了称帝,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更是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为此孙中山进行的斗争是护国运动。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2.【答案】D

【分析】依据所学常识可知,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时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此事件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规范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13.【答案】C

【分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

14.【答案】C

【分析】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改革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其中“量变”是指由洋务运动原来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到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通过改革,废除封建君主专制规范,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规范,打造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答案选C。

15.【答案】A

【分析】结合所学常识可知,“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BC的说法错误,D不是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的最直接是什么原因。袁世凯策划“宋案”,暗杀宋教仁是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的最直接是什么原因。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C

【分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而戊戌变法没,A错;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错误;戊戌变法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有哪些用途,辛亥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C正确。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达成民族独立,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7.【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段祺瑞是皖系军阀的代表,学会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代表,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权势范围主要集中在直隶、江苏、江西、湖北一带的军阀是直系军阀。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8.【答案】C

【分析】在中国历史上,过去有无数次革命,有不少封建王朝被推翻,所以A、B两项都不符合“有史以来所未有”、“破天荒之创举”。《临时约法》不符合“变局”。中华民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个“民国”,开创了共和政体。所以答案选C。

19.【答案】A

【分析】依然所学可知,民族资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他们不敢放下发动和依赖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推翻封建主义,实行土地规范的改革,这就给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根本缘由;客观缘由是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权势勾结起来。由此剖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0.【答案】(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重点在于变革封建官制。戊戌变法(或者答百日维新)

(3)孙中山;三民主义;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国内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分析】(1)依据所学常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2)依据材料常识可知,梁启超觉得变法的重点是在变官制,依据已学常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款》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

(3)依据所学常识可知,孙中山在1905年打造了中国同盟会,之后提出了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领导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1.【答案】(1)中国同盟会;推翻清朝,打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孙中山。

(3)民族、民权、民生。 核心:民权。

用途: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分析】(1)联系所学常识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1915年孙中山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其目的就是推翻清朝统治,打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依据所学常识,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15年的美国檀香山,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立者是孙中山先生,它也是中国同盟会的总理。

(3)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演化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三民主义后来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22.【答案】(1)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发起了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用途。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规范(封建帝制);打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分析】(1)材料中提到的“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指的是中国在科技上不如西方国家,有这种认识的人在当时是以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在中国发动了洋务运动,学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期望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2)“规范上感觉不足”,指的是中国的政治规范不如西方国家的民主规范。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发动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发动了学习西方共和制的辛亥革命,并打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3.【答案】(1)中国同盟会(同盟会)

(2)武昌起义。1911年十月十日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国)

【分析】(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国内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标志性事件是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的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等人拟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规范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